厦门大学新文科系列讲座第四辑(第四讲)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21-11-15 浏览次数:
为响应新文科建设的号召,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厦门大学新文科系列讲座第四辑第四讲在德贞楼515会议室举行,腾讯会议同步直播,线上线下共350余人聆听了本场讲座。
本场讲座的主讲人为厦门大学外文学院韩潮教授,讲座的主题为“口译质量评估:人工与机器测评”。厦门大学社科处副处长张随刚主持讲座。
首先,韩潮教授带领大家简单回顾了口笔译测评的历史、发展与应用。据介绍,国际上第一次大规模口笔译测评可追溯到1919年,主要目的是为巴黎和会筛选口译员。就国内而言,1979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开展的译训班首次较为系统而规范地应用了口笔译测试。经过了不断的发展,目前口笔译测评广泛应用于,如口笔译教育、口笔译实证研究等。韩潮教授指出,口笔译测试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督促提升口笔译服务质量,测试结果往往还会用于高风险决策。
然后,韩潮教授重点为大家介绍了人工测评及相关研究。常用的人工评分方式包括:错误分析法、采分点评分法、规则评分法等,每种方法都有相应的优缺点,值得大家关注。韩潮教授从以下几个方面,如评分人员的特点、评分方式的对比、评分细节、评分过程,、以及评分结果的稳定性,介绍了人工测评相关研究,并向大家展示了已有研究成果。
接着,韩潮教授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讲解了机器评分的工作原理,并介绍了已有的相关研究。尽管目前机器评分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韩教授及其团队开创性地对比了机器评分与人工评分的异同之处,并探索了机器翻译评分指标在实际口笔译测评中的应用。
最后,韩潮教授指出,未来的口笔译测评研究可着眼于测评与教育值间的互动、高风险资格考试、口笔译测评的社会影响、口笔译测评中的人际交互、以及自动评分系统的开发。
通过本场讲座,韩潮教授深入简出地介绍了口笔译测评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助于激发师生的研究热情,为未来研究提供启示。现场学术气氛浓厚,讲座取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