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言模型与语言科学研究”讲座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24-09-11      浏览次数:


9月4日下午,德国图宾根大学语言学系的孙坤老师为外文学院师生们带来了题为“大语言模型与语言科学研究”的精彩讲座。讲座由英语系主任苏伟教授主持。



孙老师主要探讨了大语言模型的工作机制、基础应用以及如何更好地运用大语言模型进行语言学研究等主题,讲座现场氛围活跃,反响热烈。

讲座伊始,孙老师首先介绍了与大语言模型密切相关的三个概念: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深度(Deep Learning)学习以及自然语言处理(NLP: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并由此引出大语言模型的定义,即使用大量文本数据训练的深度学习模型,可以生成自然语言文本或理解语言文本的含义?。它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特别是?Transformer架构,旨在模拟和理解人类语言的特征和规律。

而后,孙老师分别从大语言模型的简单工作机制、实际应用、如何使用大语言模型进行语言学研究以及该模型的影响四个方面展开讲述,用简洁易懂的生活化举例阐释专业概念,深入浅出地带领大家认识了该模型的应用场景及其对学科发展的重要作用。孙教师指出,利用大型语言模型进行语言学研究具有三项显著优势。首先,该模型具备处理和分析大规模数据集的能力。其次,它能够识别出人类学者可能忽视的语言模式。最后,它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不同文化群体语言结构及其多样性的认识。这些优势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语言学研究的效率和深度,也为跨文化交流和语言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大语言模型的影响部分,孙老师重点向大家介绍了该模型的应用为语言学研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首先,大语言模型为语言学中的量化与计算(Quantification and Computation)提供了便利;其次,它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工具(Methods and Tools)。此外,它还有助于跨学科的融合探究(Cross-disciplinary Integration)。但要注意的是,只有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合理的使用方式,才能让这一人工智能模型成为我们的“有力助手”。

在讲座的最后阶段,孙老师逐一解答了同学们在学习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并鼓励大家在今后的语言学研究中积极学习和运用大语言模型。本次内容详实、理论前沿的讲座,不仅让与会师生对大语言模型的发展动态有了进一步了解,更激励着青年学者们在学术研究道路上不断与时俱进,把握学科发展的时代脉搏。


文/图 李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