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学院举办2025年青年教师教学比赛


发布时间:2025-05-12      浏览次数:

5月9日,厦门大学外文学院2025年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于德贞楼515会议室成功举办。华体网各专业的5名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此次比赛,展现教学风采。教师发展中心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朱水涌教授、外文学院原副院长傅似逸教授、外文学院党委书记徐琪教授出席活动并担任评委,比赛由外文学院副院长辛志英教授主持。

 

辛志英在开场辞中,首先向出席本次比赛的各位评委表示感谢,强调学院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期望以此次比赛为契机,提升青年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筑牢根基,也为校青教赛选拔优秀选手。她对参赛的青年教师给予鼓励,预祝老师们在比赛中充分展现实力,取得优异成绩。

 

五位青年教师依次登上讲台,开启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教学展示。英语系蔡梦竹老师讲授“历史与文学的关系”以庞贝古城为切入点,阐述如何借助历史学、分子人类学VR技术等重现历史,并运用生成式AI与文本结合的方式,生动剖析作者写作手法,引导学生思考文学表达优势,授课方式新颖且条理清晰。

 

欧语系俄语专业于晓婷老师授课内容为“文本分析与翻译技巧”,从即将在俄罗斯上映的《哪吒2》切入,回顾俄语电影术语,通过影视新闻类文本翻译实践,讲述中国特色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构建“音译-直译-意译”翻译层次,内容丰富,逻辑连贯。

 

西班牙语专业孙敏老师带来“黄金世纪的巴洛克文学”课程,以文艺复兴绘画风格开篇,巧妙融合艺术与神话知识,介绍17世纪西班牙巴洛克文学两大流派,呈现别具一格的文学史课堂。

 

日语系大谷亨老师在课堂上首先引导学生学习形容词与形容动词的区别。他巧妙地运用了小组对话和小组模拟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逐步掌握这一语法要点。通过精心设计的小组活动,学生们在实际对话中不断练习,互相纠正,从而加深了对形容词与形容动词不同用法的理解。 

 

外语教学部白冰老师讲授“科技发展史”,从科技英语入手,详细讲解脑科学领域的三种成像技术的历史发展及相关术语,并通过具体案例阐述对科技强国的理解,专业性突出,课程思政融入自然,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展示结束后,傅似逸对五位参赛教师逐一进行点评,肯定教师们的整体表现。她指出要依据外文学科特点,融合语言技能训练与专业方向的知识,积极借助 AI 等前沿技术,创新语言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持续提升教学水平与效率。

 

朱水涌对五位教师的高质量展示表示赞许,他指出,五位参赛教师紧扣课程要求与学生需求,各展其能,多视角、多维度切入课堂,展现创新教学理念与方法强调,由于外语教学的独特性,对外语学科教师的的知识储备和文化涵养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教师们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借助数字技术为教学增添助力,着力培养新时代外语人才。

  

徐琪作总结发言,她表示两位资深评委的细致点评高度肯定青年教师的跨学科思维与新技术运用。她指出,学院秉持以赛促教理念,鼓励青年教师以比赛为契机,实践提升教学理念与能力,在课堂设计中凸显问题意识,明确教学目标,增强互动意识,坚持立德树人与思政育人,融合思政教育与教学实践,实现全方位育人相信此次比赛能助力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在各类比赛中获佳绩,推动学院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后,评委们根据比赛规则,综合各位老师的教案及现场表现进行量化打分。白冰、蔡梦竹荣获比赛一等奖;于晓婷、孙敏、大谷亨荣获比赛二等奖。

  

次教学比赛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现华体网青年教师教学风采,更搭建全院教师交流学习平台。外文学院将持续以教学比赛为推手,落实“两性一度”,加速一流课程建设,推动教学改革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世界一流外语学科、培养新时代外语人才持续发力。

 

/肖伟杰

/游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