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龙海院长在外文学院2017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学风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7-10-17 浏览次数:
各位老师、2017级同学们,各位院友及家长代表: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开学典礼暨学风建设大会,2017级全体新生、优秀院友及教师、家长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庄严隆重的入学仪式。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外文学院全体师生,向2017级222名本科生、101名硕士生以及15名博士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向辛勤培育你们的父母和师长致以诚挚的谢意!向设立外文学院各项奖、助学金的各位院友、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送走八方宾客,迎来万千学子。金秋的厦门举世瞩目,就在九月初,第九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和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在厦门成功举办并圆满落幕,厦门大学外文志愿者利用自身的语言优势参与了金砖会晤的有关配套活动,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评价。今日的外文分外耀眼,你们的到来为学院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增添了青春风采。
大家虽然初来厦门大学,但对这八个字一定不会陌生,那就是厦大的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纵观厦门大学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不屈不挠、自强自立的大学成长史。校主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学的义举,为厦大种下了自强不息的基因。而萨本栋校长带领厦大人内迁闽西艰苦办学的光辉壮举,则将厦门大学自强基因发挥得淋漓尽致。
自强者,求诸己也。而求诸己在于自主,在于自信,在于自勉,在于自责。同学们应该有“天行健”的不懈与毅力,更要有自主、自信、自勉、自责的气度,做一个不断战胜超越自我的强者。大学是知识的殿堂,学术的圣地,用英国教育家纽曼的话来说,大学是学习知识,修养心性,完善人格的地方。无论是“求学”和“致知”都离不开自强的品格和至善的追求。只有把“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精神气度付诸实践,落到实处,才能脚踏实地,走向卓越。这也是我对大家的勉励和期望。
对于外文学院来说,培养卓越人才是始终追求的目标;对于同学们来说,选择卓越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不断超越自我的执着追求。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考上厦门大学是你们经过十几年的寒窗努力获得的人生又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我祝贺你们,但同时我也希望同学们能始终铭记践行“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时刻激励自己继续砥砺前行、勇攀高峰。
对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你们一定充满美好的憧憬,外文学院也一样对你们中的每一位都寄予厚望。学院肩负着把你们培育成为中国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所亟需的高端专业人才的责任,竭尽全力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营造更好的学术氛围,拓展更广的交流渠道,搭建更多的发展平台,希望同学们能抓住这样的大好时机。比如,学院即将举办第二届“外文好戏”系列演出活动,该活动以英、日、法、俄、德、西经典戏剧为载体,打造具有鲜明外文特色的戏剧演出,对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高对经典艺术的鉴赏能力将大有帮助;学院将举办各类赛事并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竞赛,如海峡两岸口译大赛等各类大型赛事、“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博学杯英语专业诵读及写作比赛等。学院还将组织“国际派”系列活动,邀请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实习过的学长姐们以讲座、沙龙的形式介绍经验、分享见闻与收获。
同学们,作为2017级一员的你们身上承载着特殊的意义。你们毕业之时的2021年,是厦门大学百年华诞。而外文学院作为厦大最早创办的院系之一,到时也将迎来自己98岁的生日。我期望各位同学能得益于学院近百年的快速发展,能受惠于原外文系深厚的积淀,为在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即将开始的学习生涯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希望你们能在学院提供的广阔平台上、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与学友的切磋中,不断提高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不断提升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研究的能力,不断把知识运用于实际,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和各项社会实践,肩负民族使命与社会担当,培养批判意识与创新能力,拓展全球视野与战略思维,打造国际化高端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向你们表示欢迎的同时,作为学长和老师我也借此机会向你们提出两点期待和要求。
一是拓展国际视野,胸怀世界。近年来,随着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日益增强,尤其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必将对未来人才提出新的素质要求。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树立世界眼光,把握时代脉搏”,做一个“拥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才能更好地融入现代化发展的大潮。国际视野是一种看问题的胸怀、视野和境界。胸怀有多宽,梦就有多大;视野有多广,脚步就有多坚定;境界有多高,成功就有多近。1921年,校主陈嘉庚先生创校之初,他就定下了“世界之大学”的办学目标,并将“研究高深学问,养成专门人才,阐扬世界文化”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期望这所学府成为一所“能与世界各大学相颉颃”的一流大学。1923年,外文系正式设立。建系伊始,就吸引了大批国内知名学者,如周辨明、洪琛、李庆云等学贯中西的知名教授来系任教。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知识化,生活信息化的推进,全球在经济,科学,文化和政治方面相互依赖关系正日益加深,人类生存的全球携手已成为必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寄语:“青年人要树立高远的理想,这份理想是时代的条件与国家精神的体现。”
当代青年如此,肩负着“把中国介绍给世界”使命的青年外文人更应如此。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宣扬优秀中华文化,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我们更应树立“登高临远,全局在胸”的世界眼光,努力成为具有一流外语水平、广阔国际视野、深厚人文素养的国际化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力量,用坚毅步履、风雨兼程的追求践行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二是永葆家国情怀,不忘初心。具备国际视野,与国际接轨,必须以本土文化为前提。国际视野是让我们关注世界的现状与发展变化,了解世界主要文化及思维的基本特征,具有宽容理解互利双赢的心态,具备追求人类和谐共处、共同进步的思想。我们要成为“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就是要对家乡和祖国有深深的依恋,对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真诚的热爱,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有强烈的国家复兴责任意识。我们要把个人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强盛和人类的进步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厦门大学创校之时,中国正经历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华民族内忧外患,危机重重。校主陈嘉庚先生抱定“教育救国”的理念,视“教育兴国为己任”;坚守着“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的民族大义,开创了“南方之强”的奇迹;陈嘉庚先生用“轻金钱,重义务,诚信果毅,嫉恶好善,爱乡爱国”的家国情怀,感染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厦大人。历经风风雨雨,外文系始终以时代重托为己任,以兴学育人为根本,不断发展壮大。90多年来,数代外文人辛勤耕耘,不懈努力,为今天外文学院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90多年来,外文学院桃李芬芳、英才辈出,近万名毕业生遍及神州内外,尽展外文学子风采,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贡献着才智和热血。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泰国侨领蔡悦诗、陈汉洲及金融业界精英朱德贞、李小加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国家紧相连。”个人梦想的实现,离不开祖国的富强与昌盛。王佐良先生说过:“语言之魅力,主要是因为后面有一个大的精神世界。”我想,这精神世界的内核,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推崇,更是对家国的眷恋。我们身为外文人,学习语言,不仅要放眼看世界,更要守住我们的中国根。我由衷地希望同学们永葆家国情怀,在大学里学会感恩,感恩给予你们帮助和支持的人;感恩让你们的梦想得以实现的伟大时代;感恩让我们实现尊严和荣耀的伟大祖国。
同学们!今天的你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正是梦想扬帆起航之日。作为外文人,大家应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心怀感恩,砥砺前行,在新的学业生涯中学有所成,专有所精,早日成为中外沟通道路上的栋梁之才,为促进世界各国交流,加深文化理解,推动中国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作出贡献!“吾心安处是吾乡”,愿各位同学们能以厦门大学外文学院为家,相携相随,在这里度过最灿烂的人生年华!
最后,衷心祝愿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身体健康,思想进步,学业有成。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