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笔译教育与评价国际论坛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1-04-07      浏览次数:




42日,由厦门大学主办、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和厦门大学口译学研究所承办的“口笔译教育与评价国际论坛”在厦门宾馆隆重召开,并于43日圆满落幕。作为论坛的主要学术交流活动,三场主旨发言分别在42日上午、下午和43日上午在厦门宾馆紫晶厅举行。各主旨发言人围绕论坛核心议题作了学术汇报,为论坛带来了一道丰盛的学术大餐。小编为您带来主旨发言的精彩摘录,以飨读者。


主旨发言第一场


  主旨发言人:

  黄友义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

  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何莲珍 

  浙江大学副校长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仲伟合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兼口译委员会主任

  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陈菁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院长

  厦门大学口译学研究所所长

  苏伟  

  厦门大学口译学研究所副所长

  主持人:

  杨士焯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英语系主任、教授


黄友义先生首先就“百年大变局背景下外语和翻译的独特作用”这一主题发表了演讲。他认为,过去的纯语言学习和纯语言研究正在发生转变,语言服务和国别研究成为新的关注点。新形势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黄友义先生从生动的例子出发,指出翻译一定要从受众角度考虑。同时,新形势也要求翻译教育、职业译员培养等必须进行升级或转型,适岗能力和素质必须纳入翻译专业学位评价标准,外语教育评估应追踪学生就业情况。

黄友义先生作主旨演讲


何莲珍教授以“《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在英语测评中的应用”为题,从量表在测评中的应用、听力分量表、听力认知诊断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她首先对CEFR(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和CSE(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进行了对比,指出CEFR的缺点是缺乏理论框架,而CSE则采用了布鲁姆教学分类作为理论基础。随后,何莲珍教授介绍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设计思路和浙江大学的听力认知诊断测试实证研究,认为学界应对语言能力进行全面、清晰的界定和描述,并探索量表定位和与各种英语考试的衔接。


何莲珍教授作主旨演讲


仲伟合教授就“中国翻译教育的历程、现状、挑战和未来”这一话题进行了演讲。他首先回顾了中国翻译专业教育从人才体系逐渐完善、翻译专业地位的逐步确定,到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开发和专业国标的推出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仲教授认为目前翻译学科正在经历内涵式发展阶段,但也面临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外部挑战和人才、师资、方式与管理、研究等内部问题。未来,翻译学科应走跨学科融合道路,拥抱技术,改革教学方式和培养模式。


仲伟合教授作主旨演讲


苏伟副教授以“中国口译教育评估40年”为题作了发言。他指出口译教育评估过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萌芽期、起步期和勃发期,而每个阶段都体现了独特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特征。苏伟副教授认为目前口译教育评估正在进入求变期,这是由国内外大势所决定的。教育评估的重点是“学、用结合”,口译素养是未来人才培养的目标。


苏伟副教授作主旨演讲


主旨发言第二场

主旨发言人:

余元堂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院友代表

商务部欧洲司

Maurizio Viezzi

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主席

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大学教授

Elsa Huertas Barros 

国际口笔译核心期刊The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erITT主编

主持人:

肖晓燕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教授

中国聋协手语翻译委员会副主任


余元堂先生做了关于国际经贸口译的主旨演讲。他分析了国际经贸口译出现的几个新变化:一,更加注重政治立场:要求翻译政治立场正确,要讲好中国故事;二,技术性更强:礼节性场合减少,专业性场合增多,对信息完整性、精确性和译员心理素质要求更高;三,专业译员定位发生变化:工作场景更复杂,同传、笔记技能要求更高。接着,余元堂先生从自身经历出发,分享了译员评价的语音语调、语法、语言风格、逻辑思维、工作记忆、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评价标准,并建议译员要多听国外新闻广播,多看国外新闻报道,建词库,勤写作,学演讲,了解世界政经大事的外文表达范式,对各大领域的新知识保持好奇心。


余元堂先生作主旨演讲


Maurizio Viezzi教授就翻译质量进行了发言。他认为翻译是一种跨越语言和文化的文字再处理活动,是在特定交际情景下为特定人群提供的一种服务。翻译应考虑对等、准确、得体、实用等四个维度(equivalenceaccuracyappropriatenessusability),这四个维度普遍适用于所有的翻译情景,但也存在例外(如法庭),不同场景下的权重也有所不同。接着,他对这四个维度进行了详细阐述:对等不等于完全一致,准确的程度要求因场景而变化,得体要考虑不同场合和译员角色,实用是对译文的可读性等提出的要求。同时,翻译还受原文文本质量和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技术条件等。


Maurizio Viezzi教授线上发言


Elsa Huertas Barros主编就翻译教育中的测评实践发表了演讲。她认为现今翻译教育越来越侧重于能力本位的训练,但在翻译素养评估方面仍然缺乏相关研究。由于翻译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翻译教育中也不断产生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对译员的评价也日趋复杂,这些因素使开展更多实证研究的需求变得更为迫切。在翻译素养评估方面,Elsa Huertas Barros认为可以建立一套评价标准并使之有效地和课程设计相结合,在评价中融入翻译素养评估。最后她介绍了ITT期刊的相关情况,并欢迎学者进行投稿。


Elsa Huertas Barros教授作线上主旨演讲



主旨发言第三场

  主旨发言人:

  李德凤 

  世界翻译教育联盟理事长

  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

  江燕飞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翻译部部长

  韩潮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教授
  主持人:

  苏伟 

  厦门大学口译学研究所副所长


李德凤教授首先发表了“口译员培训:神经认知口译研究的启示”演讲。他指出目前同声传译聚焦于传译认知研究,缺少完善的口译能力模型。同时,他从语言转换(language switching)、认知协调(coordination of various cognitive activities)和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三个方面解释了同声传译的挑战性并给出了应对策略:一,在语言转换方面,直译(pairing)相比于意译(transphrasing)更加省力,所需的认知资源更少;二,在认知协调中,当眼部和耳部之间的协调达到平衡时,译员同传的效果最佳;三,在工作记忆中,组块记忆(chunking)能够明显提高译员翻译的流利度和完整度。


李德凤先生作主旨演讲


接下来,江燕飞部长从翻译实践的角度对当前形势下翻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建议。首先,他对厦门大学外文学院为华为培养了大量优秀的译员表示感谢,并特别提到和感谢厦门大学肖晓燕教授为华为推出“重新定义数字包容”数字技术中的聋人项目所做出的贡献。随后,江燕飞部长对翻译人员在华为的职业发展、华为近三年校招情况和外语人才在市场上的表现等方面做了介绍,并指出译员要具备各方面的背景知识,而译员有时不仅仅是翻译,更要承担“技术传播”、“技术写作”等工作,这也是翻译职业、译员能力边界不断扩展的一个表现。


江燕飞先生作主旨演讲


最后,韩潮教授发表了“口译测试与评估:研究进展与趋势”主旨演讲。韩潮教授首先介绍了口译测评、口译测评实践和口译测评研究以及测评场景的概念定义。随后,他聚焦了人工评分(human scoring)和机器评分(machine scoring)这两种评分方法并介绍了厦大团队对这两种评分方法的研究和相关成果。韩潮教授认为,未来的研究趋势应当关注促进口译学习的测评、大规模、高风险口译资格认证测试和人工及机器评分。


韩潮教授作主旨演讲


202142日下午及43日上午,口笔译教育与评价国际论坛分组研讨如期进行,八场分论坛就各自的中心议题进行分享与讨论。


第一组的讨论议题为“手语翻译与教育评价”,内容涵盖法律、医疗、政治及高校背景下的手语翻译现状。从实际案例和理论两方面切入,探究了手语译员角色再定义、手语翻译评价以及传译词汇通用性研究等问题。第二组围绕“自动评估,视听翻译评估”这一议题讨论了口译评分权重,机器学习视角下口笔译自动测评以及视听翻译多模态评估的特点等问题。第三组聚焦“口译心理认知研究”,青年学者们分别就口译过程中的信息处理、双语转换、认知负荷、工作记忆和心理因素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研究。第四组就“口译教育与教学”这一议题进行发言。学者们对口译人才培养的模式及具体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各自提出对于培养英语翻译硕士、非翻译专业学生、日语医学翻译及中葡口译人才的思考。在第五组有关“技术赋能口笔译教育与评价”的研讨中,探讨了口译学习平台、录屏、新媒体、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口译教育与实践的影响。第六组开展了关于“量表和教学测评”的讨论。主题涵盖商务翻译自评量表、笔记熟练度量表、专八翻译质量评估、形成性评价、口译学习者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等。第七组的分组发言主要聚焦“口译能力、口译表现与口译质量”三大话题。大家主要探讨了角色认知、角色发挥、自我感知、语块、口音、语言偏见、笔记法与口译能力及口译表现的关系。第八组关注“翻译教育与教学“。学者们对比分析了国外主流翻译资格认证体系与中国专业资格考试,并为中国的翻译考试评估体系提出了建议。

分组讨论精彩瞬间


本次口笔译教育与评价国际论坛的三场主旨演讲聚焦口笔译教育与评价核心话题,各主旨发言人的发言内容详实、例证丰富、观点新颖,具有学术上、行业内的旗帜引领效应,为学界、行业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思想参考。同时,各发言人在学术实践中所体现出的严谨、开放的学术精神也感染了与会听众,他们所展现出的精神风尚亦成为了本次论坛一道靓丽的风景。未来,学界将继续开展广泛、深入的交流,努力实现和推动研究合作、信息共享和成果普惠。


/夏羽含、严宁艺、贾雨晨、储嘉睿、张倍宁、孙玥、罗文珺、黄芹冰、李崎桉/储嘉睿、李崎桉、严宁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