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语翻译信息化资源库建设研讨会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19-11-18      浏览次数:

会议概览


    1115-16日,手语翻译信息化资源建设研讨会在外文学院524会议室召开,来自北京、天津、上海、郑州、长沙及韩国的聋听手语专家们齐聚一堂,探讨手语翻译资源库建设的相关问题。


开幕致辞:回顾厦大口译历史

 


(外文学院院长陈菁致开幕词)

   

    会议开场由外文学院肖晓燕教授主持,肖老师先用手语欢迎大家并介绍了会议背景。接着由外文学院陈菁院长致开幕词。陈菁院长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外文学院的学科特色,也满怀深情地回顾了外文学院的口译学科走过的历程。陈菁院长总结,口译学科在30多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两大财富:一个是拓荒精神,一个是团队精神。而这两种精神,在肖晓燕教授开拓出手语翻译这一片研究领域中体现得淋漓尽致。11年前肖老师开始关注手语翻译研究时还有些忐忑,也少有助力。而今天,她的团队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聋人和出色的手语译员。

手语研究成果展示

 


(肖晓燕教授展示厦大手语研究成果)


    接着,肖老师向与会嘉宾介绍了自己从事手语翻译研究11年来,带领团队做的工作,包括获得的多个基金项目、发表的论文以及厦大的多篇手语研究硕博士论文。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正是依托了肖老师在研的三个项目。

 

手语专家专场


    会议进入正式研讨,这是一场非常特别的研讨会,聋人和听人手语专家们就各个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互动讨论异常热烈,挥动着手仿佛都加速了会议室内的空气流动。与会代表针对如何解决政治话语的信息传递、手语的地道恰当表达、手语翻译技巧等问题,以及重要政治概念和政治词汇如何用手语来进行释义,让广大聋人群体都能理解并紧跟时代步伐等系列问题进行了非常热烈而深入的思想碰撞和交流。

 





(手语专家杨在申、易思雄发言)

 



(手语专家王健、周晓宁发言)


 




(手语专家成兆科、徐林发言)




(手语专家林玲玲、杨超然发言)


 




(手语专家恒淼、博士生李朵朵发言)

 

学生报告研究

    会上,肖老师也邀请了外文学院的口译研究生分享她们正在进行的手语翻译研究。

 

(外文学院研究生报告)



会后采访

    会后,会务组同学对与会专家进行了采访。


    来自上海的聋人专家杨在申老师表示:长期以来,政治类的发言和很多概念很难用手语表示出来,如果只是以字字对应的手语表达出来,聋人看不懂,也就失去了兴趣。肖老师的项目搭建了一个高端的研究平台,项目组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提出了准确而丰富的手语译法,这将极大地方便各地手语译员、手语翻译爱好者及研究人员。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工作建立的手语翻译资源库,将能提供给聋人更多信息,丰富聋人群体对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拥有众多聋人粉丝的“大熊讲”创办及主持人易思雄说,这次会议真是不枉此行,及时地解决了长期困扰他的在从事自媒体遇到的用手语表达不出来的政治术语问题。


    厦门特殊教育学校的聋人老师徐林说,这次研讨会真的是涨知识,学到很多的东西。她认为这样的手语翻译研讨对聋人太重要了。


会议花絮

 

    周六的会议上,与会的嘉宾和师生意外地发现,这么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的研讨会上出现了一位三年级的聋人小朋友周紫涵。在现场,她十分认真地盯着看手语专家们讲解,碰到不懂的词和概念,如“真扶贫、扶真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都会停下来询问身旁的妈妈和聋人朋友,大人们非常耐心地用手语给她解释。紫涵既学习到手语,也学到新的汉语表达。她的妈妈本以为她可能会没兴趣觉得无聊,没想到孩子竟如此认真看手语,还“装模做样”看稿件(妈妈说紫涵还在学习认字)。妈妈感到十分欣慰,孩子有这样好的机会接触到积极正面的引领。紫涵妈妈还给肖老师留言:“聋人群体,有你们的帮助,真好!”

 


(会后合影)

    这次会务筹备组的研二研一的几位口译方向同学,经过这次研讨会的筹办,更进一步了解到手语世界的奇妙,也深深感到自己的手语还远远不足,要加强学习。大家都十分希望在今后能有机会为手语的发展助一份力!



文案/乐思树

排版/乐思树

图片/林银燕、李叶子、陈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