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与共:比较的意义”高端系列讲座丨第二讲:尼采的面具


发布时间:2020-06-30      浏览次数:

 


尼采的面具——《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书名试解

 2020626日晚19:30,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厦门大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高端系列讲座第二讲开始。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张辉教授作客中心,举行题为《尼采的面具——《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书名试解》的讲座。讲座伊始,张辉教授带来了北京大学乐黛云教授亲自提笔的“祝贺厦门大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成立”题词。本场讲座的主持人为厦门大学中文系系主任代迅教授,厦门大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中心主任、讲座教授陆建德教授进行了点评。

从《快乐的科学》到《偶像的黄昏:如何用锤子进行哲学思考》,再到《悲剧的诞生:希腊精神与悲观主义》,张辉教授连举多例,意在阐明,尼采对自己每一本书的命名,都可谓“煞费苦心”,《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本书也不例外。正如尼采自云:深刻的思想总是喜欢带着面具。在尼采看来,书名不仅是引人注意的工具,也是隐藏作者自己的一副面具。那么,尼采起《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个书名,到底有何良苦用心?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徐梵澄曾在鲁迅的建议下将其译为《苏鲁支语录》,其中苏鲁支是波斯拜火教的先知。张辉教授认为,《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明显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语录”,书中的绝大部分内容并非单向的指令、教导或命令,而是以一个全知视角呈现出查拉图斯特拉的所言、所历和所行。他进一步指出,尼采在这本书里做了“双重隐身”,一方面,尼采用语录体隐藏了自己的哲学家身份和作品论说的理论性特征;另一方面,尼采自己则戴上了面具,掩坐在查拉图斯特拉背后的虚席中。

对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书名中的“如是说”,张辉教授指出,这是基督教话语的典型标志。尼采宣称,《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个“送给人类的最伟大的礼物”,乃是他所独自撰写的“第五福音书”。令人吃惊的是,尼采不仅没有让耶稣基督成为故事的真正主角,而且将《圣经》中的神圣性内容世俗化,甚至“渎神”地扬言:“上帝死了”。对此,张辉教授解释道,与其将《查》书称为福音书的某种续写或改写,不如说是以戏拟的方式打破常规,加以反讽。以“福音书”的形式反对“福音书”,以“第五福音书”解构“四福音书”,或许才是尼采的用心所在。

 “如果说‘如是说’的戏拟还有几分克制,那么尼采将自己的‘自传’命名为《瞧!这个人(Ecce Homo)》,就是明目张胆地将自己与耶稣相提并论了。”张辉教授如是说道。关于查拉图斯特拉的东方身份与拜火教之间的联系,张辉教授认为不必过分探求,重要的是他与欲望和创造的联系。为此,教授引入尼采为《悲剧从音乐中诞生》所写的一则《自我批判的尝试》加以说明,尼采将查拉图斯特拉与狄俄尼索斯之间画上了(约)等号,不管是查拉图斯特拉,还是狄俄尼索斯,都是尼采自己的面具。尼采有意借东方的神秘色彩,把查拉图斯特拉作为异教的神,为西方基督教所主导的世界立起一面明镜,反观西方制度化宗教存在的种种问题。

最后,张辉教授谈及《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副标题——《一本给所有人也不给任何人的书(Ein Buch fuer Alle und Keinen)》。起这个令人费解的副标题,是尼采在玩什么智力魔术,还是他的又一重面具?我们无从得知。但是,这就是那个喜欢戴着重重面具的尼采,他把自己的书作为“人类最伟大的馈赠”送给了所有人;他又高傲地怀疑,是否有人真正有资格接受这个馈赠。

尼采给自己戴上的重重面具,在张辉教授的讲授下被渐渐拨开。在问答环节,张辉教授与代迅教授、陆建德教授,以及厦门大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中心多位成员就有关问题做了更为深入的讨论。对于尼采的哲学观点,如何在“信”和“疑”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我们在惊叹尼采带来的全新视角的同时,或许也当警醒于尼采可能带来的危险

本次讲座在腾讯会议、视友、B站等平台进行线上直播,吸引了数量众多的观众收看。讲座中,张辉教授行云流水般的讲授旁求博考,富于启发性;在回答问题环节,他与提问人的对话精彩纷呈,思想火花迸发,参会师生和广大听众沉浸其中,反响热烈。原定135分钟的讲座足足持续了两个半小时。

2020620日至724日,厦门大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高端系列讲座共有六讲。让我们期待接下来的四场讲座带来更多精彩的学术探讨和思想碰撞。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宣传中心

/江若含、马一宁

编辑/刘文松、王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