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文:外文情 厦大缘


发布时间:2016-01-17      浏览次数:

外文情  厦大缘 

——专访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厦门院友会会长周志文

      

周志文,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八二级院友,厦门大学厦门校友会副会长,外文学院厦门院友会会长,中信银行厦门分行纪委委员、机关党委副书记、党群监保部总经理。一身整洁得体的黑色西装,温文尔雅的微笑,成熟稳重却又不失亲切和善的挺拔姿态。当我们走进中信银行厦门分行时,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个意气风发的金融才俊,令我们对此次访谈增添了几分期待。

 

【外文学院厦门院友会首任会长――周志文】

走进周志文的办公室,“厦大外文元素”随处可见。茶几上摆放着的外文学院厦门院友会会长证书,办公桌上外文学院90周年院庆的纪念笔筒,一本饱经时光洗礼却仍保存完好的毕业纪念册,无一不诉说着周志文与厦大的不解之缘和那份深厚的外文情结。

手拿毕业纪念册,深情回忆30年前的难忘岁月!

 

“责任与奉献”

在去年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厦门院友会成立大会讲话中周志文就曾提到,“‘外文情,厦大缘’是伴随每一个外文人的信念”。周志文一家前后共有6人毕业于厦门大学,其中5位曾在外文学院学习深造。这样奇妙的缘分使然,即使30年时光飞逝,厦门大学外文学院依然是周志文心中特别的存在。而这份特殊的情缘随着时间的发酵,已然沉淀为一份深深的感恩埋在心中。“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周志文坦言,外文学院厦门院友会首任会长这个身份于他而言更多的,就是一份责任与一份奉献。“我将尽我所能为外文学院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努力让院友们满意,让学院满意。”他如是说。他形象地用“T台”来比喻院友会和学院的关系:“院友会就像T字的那个交点,我们努力搭建院友之间横向沟通平台的同时,也会扮演好院友和学院之间纵向联系的桥梁角色,为院友和学院的共同发展尽一份力。”

 

“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

作为院友会会长,周志文也是学院“院友导师计划”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正是因此,他成为了外文学院2015级四位本科生的院友导师。“院友导师的项目十分有意义,我喜欢和学生交流沟通。我们有一个讨论组,组名很有趣,叫做‘周老师与他的4个女儿们’,这是四位学生们起的名。我觉得说得没错,她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很乐意和她们分享我的经验,给予她们在校园中很难学到的社会人的经验,为她们顺利进入社会给予帮助,这样的交流在前辈与在校生之间无疑是温馨和有益的。同时,周志文也希望通过院友会的平台把院友拢在一起,凝聚力量,加强院友之间的沟通交流,给予各方面互助支持,并努力争取扩大外文学院以及厦门大学的影响力,提供锦上添花的发展平台。

不仅是“锦上添花”,周志文也希望院友会能够对那些在各方面有困难的院友进行“雪中送炭”。“哪怕只有在外文学院学习一天,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手足有难处自然得伸出援手。”他表示,今后可能也会尝试通过院友会平台帮助受困的院友,并借此方式呼吁院友们承担外文人的责任,无私奉献,感恩学院。他还将定期组织院友会人员走访、慰问外文学院离休教职员工等活动提上日程并付诸实践,真正做到了尽自己所能,回馈外文情缘。


 

“唯足球不可辜负”

提起大学四年,周志文首先给了我们一个意想不到的词――足球。我们惊讶的表情使他开怀大笑,“你们一定想不到我当年可是外文系足球队和厦大足球队的队员,1983年的时候还和外文足球队的队友一起获得学校足球联赛的冠军呢。”他坦言,踢球是当年令他最为骄傲和开心的事情,也是他大学时代最为深刻的回忆之一。“足球给了我珍贵的同学情谊和健康的身心,也让我把热爱运动的精神坚持到现在。”在四年的厦大时光里,周志文一直与足球形影不离,在他眼里,足球的意义还远不止于此。“足球还给了我两样至关重要的东西――集体荣誉感和坚持与吃苦的精神,它们对我毕业后的工作和生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如是说。“作为曾经系队和校队的一员,我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参加工作至今我带领过八个团队,组织过无数活动,集体荣誉始终是我管理中不断追求的目标和方向”。说到坚持与吃苦,他笑了笑,“当年上弦场还是一片沙地,踢球烙下的伤疤不计其数。也正是从不断的摔倒中我悟出了坚持与吃苦的道理。进入社会的时候不要指望生活很简单,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风平浪静,只有具备坚持与吃苦的精神,才能在人生各个时期中承受住巨大的压力,奋勇拼搏,完美逆袭。”周志文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在大学的灿烂青春中,运动绝对不可缺席。运动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促成健康的身心,豁达开朗的态度,也同时给予我们之于生活无限的思索与启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现在回想起从前,有几个人的言行其实对我的人生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周志文这样告诉我们。

“那个时候我是个球痴,校足球队的训练又很严格,每天下午都要练到天黑,回来的时候食堂早就没有饭菜了。但是我的室友们总会在自己下课后,拿着我的碗去食堂帮我打好饭菜放在我桌上,等我训练回来还能吃上像模像样的饭菜。而这饭菜一打,就是四年。”讲起这件事情时,我们从周志文的脸上看见了真诚的感谢。“还有一次是我和足球队队友训练回来,打开寝室门时不小心撞破门上的有机玻璃,手腕被严重扎伤。当时我的手腕流血不止,情况十危急,结果队友马上不知从哪里借了一辆自行车,把我送去医院,后来做完治疗,还跑出去买回来一碗热腾腾的汤面。”周志文动容地给我们看他手腕上留下的伤疤,并笑称其为“友情的证明”。“他们其实都是我的老师,是他们教会我要以诚待人,也是他们教会我什么是真正的友情。”朋友们无声的付出让周志文感受到了友情的珍贵,大学时代的深厚情谊也让他铭记一生。

不仅是同学和伙伴,周志文大学时代的师长们的一言一行也让他获益匪浅。“我大学的辅导员苏子惺老师就像我的兄长般给予我们鼓励与关心,从他身上我学到的柔性管理的真谛;我的班主任曾仁寿老师是一个各方面都十分严谨的老师,是他让我明白了自律的重要性;执教汉语的蔡德崇老师在第一堂课上说的‘逻辑思维对一个人的影响不仅在于汉语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在于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这句话使我受益一生……”这一幕幕的言传身教都珍藏在周志文的记忆中,并在他人生的路途中愈品愈浓。

 

手腕的伤痕,承载了永恒的外文情!

 


周志文自198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外文系(今外文学院)至今已整整三十年,如今的他在银行业工作,可以说是一位金融领域的成功人士。而作为一位事业与家庭双丰收的杰出院友,周志文也与我们分享了属于他自己的人生经验。

 

“人生的道路,要越走越宽”

“人生的道路要越走越宽,不要越走越窄。”聊到人生经验的时候,周志文对我们这样强调。“大学时光其实是人生的黄金年华,一定要借此机会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学习并多尝试多方面挑战,只有勇于接触新的东西,涉猎不同的领域,才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他表示,在保证完成本专业课程的同时,鼓励语言专业的同学跨学科学习,这不论是对自我修养,还是就业竞争力而言,或是对于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都是非常重要的。他也着重指出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大学生而言,行路与读书同样重要,“不要把自己锁死在课堂上!”他一字一句地强调说,“多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工作,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应变能力,就我看来,待人接物和与人沟通、与人相处的能力在你们走入社会后会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要让沸腾的热血在我们年轻的灵魂中流淌,就要尝试在多领域拓宽自己的可能,创造更多的选择,让年轻的心在不断的充实和学习中创造天高任鸟飞的未来。

 

“打好基础,练好内功”

如今职业生涯规划已经成为很多大学生的人生路标,周志文对此也有自己的理解,“未来的职业规划要考虑,但不要机械地想得太多。不必太纠结于昨天,也无需过分美好地憧憬明天,活在当下、把握今天最重要。”大学四年,打好基础、练好“内功”比过多的美好规划更实际、更有针对性。生活中,我们同样会迎接许多的意料之外,变化经常总走在计划的前面。周志文认为,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应变能力不可或缺,年轻人大可不必过度纠结关于未知未来的选择,不必殚精竭虑地为未来设定的工作选择固定的课程,也不必一味借鉴他人成长的经历来要求自己,对此他形象地说:“别人的鸡汤,闻一闻、品一点就可以了。”

“做事只要尽心尽力,结果总是不会太不理想;用心对待生活,用心爱自己;做好准备迎接机会的到来;做人要细水长流;经营好一个家庭对人生来说有时候比辉煌的事业更重要……”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的周志文对我们来说,此时更像是一个循循善诱的学长。我们用最美好的年华诠释着最宝贵的厦大青春,这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也是周志文学长作为一个前辈,一个外文人,对所有外文学子真挚而又赤诚的期待。

 

如今,周志文阔别校园三十年之久,他的记忆还会不时停留在青葱的厦大时光,感念外文的恩与情,外文情与厦大缘就此牵绊一生。从周志文身上,我们看到了厦大外文人的情义与担当,看到了厦大外文人的责任与奉献。期盼这份刚柔并济的温润大气,能常伴每一位从厦大走出去的外文人!

 

周志文的祝福:

在厦门大学95周年校庆之际,祝福母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福慧双馨、蒸蒸日上,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