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第十四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外国语言文学博士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1-12-22      浏览次数:

12月10日至12日,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第十四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外国语言文学博士论坛(以下简称“研讨会”)成功举办。研讨会包括开闭幕式、大师讲堂、主旨报告、青年学者工作坊等系列主题活动,下设博士、硕士及本科三个分论坛,并涉及外国文学与跨文化交际、语言学及词典学、口笔译研究等研究方向。

与会师生合影

12月11日上午,研讨会在德贞楼112报告厅隆重开幕。厦门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方颖教授,福建省语言学会会长、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李无未教授,人类学研究所、生命科学学院双聘教授王传超教授,外文学院院长陈菁,学院党委副书记沈丽秀,副院长辛志英、江桂英、戴鸿斌,英语系主任杨士焯、副主任林斌,日语系副主任任星,欧语系副主任张雅惠,外文学院讲座教授代表陆建德,资深导师代表杨信彰,新晋硕博导师代表苏伟、杨何、彭欣、方帆、谢敏等出席了本次开幕式。开幕式由辛志英副院长主持。

辛志英副院长在主持中表示,每一届研讨会的成功举办都离不开学校研究生院的支持,十三年来,研讨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学术探讨与思想交流的优质平台。在厦门大学迈向新百年征程之际,外文学院会进一步注重提升学生科研能力、培养高层次人才、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厦门大学校长助理方颖教授在致辞中谈到,厦门大学研究生教育历史悠久、基础扎实。数十年来,学校始终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工作,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致力于培养具有本土情怀和国际视野兼备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最后,方教授对于研讨会的举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预祝本届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厦门大学校长助理方颖教授致辞


外文学院院长陈菁教授在致辞中对线上线下参会的嘉宾和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她指出,在厦大百年历程中,外文人为阐扬世界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希望同学们能够借助本届研讨会,聆听学术思想、交流研究心得,将学术越研越精,将真理愈辩愈明,进一步提高学术敏感性。


陈菁院长致辞


最后,外文学院导师代表杨信彰教授对本届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杨教授指出,从2008年至今,目睹学生们学术能力的不断提高,见证研讨会越办越好,自己也甚感欣慰。同时,杨信彰教授还对学生们寄予厚望,希望同学们能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学科基础,培养敏锐的学术洞察力。


导师代表杨信彰导师致辞


随后,研讨会进入主旨报告环节。厦门大学特聘教授、中文系专业教授李无未做了题为《东亚语言学“大布局”与“大格局”实质——19世纪末德国甲柏连孜与日本上田万年<语言学>》的报告。李教授从《语言学》(1981)与《汉文经纬》(1881)的比较入手,解读上田万年编纂的影响东亚三国语言学研究长达120年之久的《语言学》(1986),旨在通过对东亚语言学学术史的反思,探讨理论与意识的传承关系。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传超教授则以《考古、语言和遗传学跨学科视角下的农业扩散与语言传播》为题作了报告。王教授在讲座中从基因与语言协同演化等层面介绍了生物、考古和语言学交叉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剖析了不同语系的形成与扩散模式,为语言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最后,社会与人类学院副院长徐延辉教授带来《转型中国的教育观念变迁与阶层分化:基于世代与时期效应的分析》的报告分享,鼓励大家运用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并借助推断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三位老师的精彩报告为与会师生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学术盛宴,令大家获益匪浅。


李无未教授作主旨报告

王传超教授作主旨报告

徐延辉教授作主旨报告


为促进学术交流,本次研讨会特设大师讲堂和青年学者工作坊两大环节,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为与会师生提供了学术研究的新角度、新方法和新思考。

12月10日上午,三个方向的大师讲堂同时开讲。文学专题讲堂中,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张辉教授从大量文学作品的具体实例出发,以漫谈的方式与大家一起探究了“以作者的方式理解作者”这一重要问题,同学们从中受益良多。南开大学马红旗教授以“三角关系中的女人”为框架,从五部作品入手,带领大家了解纳博科夫笔下的女性人物及意义,总结了一条鲜明的主题线——纳博科夫对于个性自由的捍卫、珍惜与颂扬。中国人民大学陈世丹教授讨论了后现代文学伦理学批评要义以及后现代主义概念,通过讲解后西方伦理学核心思想和后现代伦理叙事的主要关切,为后现代人类文明进步提供经验和教诲。


文学专题大师讲堂


语言学专题讲堂中,北京外国语大学林正军教授从自己的科研成果入手,为大家介绍了语法隐喻的概念、分类、语义与体认基础。香港理工大学盛欐教授基于对文献的系统性综述和元分析,讲解了汉语发展性语言障碍的表征及研究现状,并探讨了针对汉语DLD儿童的未来研究方向。上海交通大学杨炳钧教授则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即借助量化分析手段,从隐喻视角下探究新词“高大上”的词义演变规律。


语言学专题大师讲堂


翻译专题讲堂中,上海外国语大学史志康教授向大家展示并分析了自己所翻译的两本《论语》英译本,以10个实例为框架,重点对比了“阐释翻译”与“带镣铐跳舞”两种翻译手法,给同学们带来了典籍英译的启迪和思考。南开大学王传英教授从全球语言服务业的概览入手,从不同维度探讨了职业化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时代特征和主要路径,强调了游戏本地化的发展和复合型语言服务能力的重要性。广西民族大学张旭教授详细介绍了区域翻译史料的收集、整理、考证和研究等情况,介绍了对个别译者的研究,包括译者的生平与翻译活动资料等,带领大家走进译者、了解专著。

翻译专题大师讲堂


在青年学者工作坊中,老师们围绕不同方向和主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探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文学工作坊中,来自俄、德、法、西等专业的五位青年教师围绕作者、文本和读者三者的关系,针对欧陆文学作品、文学批评与翻译进行了充分的分享与讨论。王凡柯老师做了题为《哲学家的爱与思:浅谈本雅明早期诗学实践》的精彩报告,以文本为宗详细阐释了本雅明的十四行诗与德国青年运动的隐秘关系。张雅惠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了自己新译出版的作品《奥德赛》,就该作品与读者的阅读直觉性做了细致的研究,并向同学们介绍了该书出版前的趣闻故事,现场气氛热烈而欢快。欧语系谢敏老师以文学、知识、病历书写为视角,聚焦毕希纳小说《棱茨》中医学与文学互动的现象,对其叙事的现代性及先锋性予以解读。法语系黄钏老师以大家所熟知的“身份”概念入手,探讨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对身份概念的认识,并阐释“叙事身份”的具体内涵。欧语系胡晓静老师对二十世纪俄国文学批评理论的重要概念“讲述体”进行了学术史梳理,同时就其内涵及研究前景做了具体分析。在互动环节,在场师生进行了讨论热烈,思绪飞扬。

文学方向青年学者工作坊

语言学方向的青年学者工作坊由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彭欣老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的甘雨梅老师以新媒体为基础,介绍了录像分析在人机互动研究中的应用。中国海洋大学英语系郭恩华老师从多模态会话分析视角详细讲解了如何理解并运用互动中的触觉资源,并为日后研究重点给出启示。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张坤坤老师基于多模态会话分析,以英国一档节目Teacup Travels为研究语料,评估了电视节目对儿童了解历史物品的作用。

语言学方向青年学者工作坊


翻译工作坊的四位青年学者分别从翻译生产机制、经典译本的评价标准、语料库在翻译研究的应用以及中国政治特色词汇的翻译实践四个角度出发,探讨了外译中和中译外两个方向上,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所面对的外部及内部条件。法语系袁唯老师以中法文学互译的翻译生产机制比较为主题,根据中心-边缘系统,比较了法语和汉语离中心语言的距离。欧语系孙敏老师以堂吉诃德50个译本开篇,讨论何为重要的译本,以西班牙作家阿索林在中国的翻译为例分享了自己的研究结论。外语教学部洪捷老师介绍了数字人文视域下的翻译研究,从适用性、合理性、准确性、平衡性四个方面进行了反思。欧语系杨耘硕老师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为研究文本,讲述了变译理论视角下的中国特色词德译研究,认为不能为追求词汇的精准对应而牺牲全局,并提出利用机器翻译回译是检查译文准确度的有效方法之一。英语系杨士焯教授莅临工作坊,对每位发言人的报告进行点评,帮助青年学者厘清研究脉络,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

翻译方向青年学者工作坊


12月10日和11日下午,研讨会论文答辩在德贞楼顺利进行。本届研讨会共收到来自校内外博士生、硕士生及本科生的论文稿件114篇,涵盖外国文学与跨文化交际、语言学及词典学、口笔译研究等方向。研讨会共设17个答辩小组进行论文评选,最终评出一等奖论文15篇、二等奖论文20篇、三等奖论文21篇。

答辩现场


12月12日上午,研讨会闭幕式在德贞楼112报告厅顺利举行。外文学院党委书记陈志伟、副书记沈丽秀、副院长辛志英、刘悦、英语系主任杨士焯、副主任林斌、日语系主持工作副主任马英萍以及外文学院资深导师代表杨信彰等出席活动。闭幕式由沈丽秀副书记主持。


外文学院党委书记陈志伟在闭幕辞中对本届研讨会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对线上线下24所高校的参会师生和幕后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并带领在场师生回顾了本届研讨会的精彩瞬间,希望日后可以与各高校加强学术合作,通力构建多元、宽容、互补的学术环境。

陈志伟书记致闭幕辞


随后,刘悦副院长宣读获奖名单,林斌教授为论文作者颁发宣读证明,莅临现场的领导老师为获奖选手颁发获奖证书。

刘悦副院长宣读获奖名单

颁发宣读证明

颁发一等奖

颁发二等奖

颁发三等奖


颁奖仪式结束后,四位一等奖论文作者代表做了精彩的答辩展示,并对导师与评审们的指导和建议表达了诚挚的感谢。他们表示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将谨记老师们的教诲,不懈努力,继续钻研。

一等奖获得者论文陈述


在“感念师恩”环节,四位2021级硕士研究生代表朗读了各参会同学的感言,向各位导师的悉心指导和中肯点评表示了感谢。同学们发自肺腑的感激之语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老师,现场气氛温情而热烈。为了感谢外文学院资深教授杨信彰老师42年来对学院和学生的无私奉献与深情陪伴,在杨老师退休之际,师生们共同为杨老师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陈志伟书记为杨老师颁发荣休纪念,辛志英副院长作为杨老师的学生代表送上鲜花。春满江山绿满园,桃李争春露笑颜。杨老师表示,作为老师,最欣慰的就是看到学生们能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希望外文学子今后可以在更多的领域中取得更加突出的成绩,走出校园,迈向世界。

感念师恩


颁发荣休纪念


献花祝福

至此,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第十四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外国语言文学博士论坛圆满落下帷幕。

外文学院图/崔艺玮、王澜钧、杨婷越、张钰琳文/陈婷婷、杨婷越、张钰琳、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