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路上】访德西外教,采各国所长
发布时间:2017-07-31 浏览次数:
为了迎接金砖会晤,探索切实可行的垃圾问题解决方案以美化鹭岛,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微·圾分”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们于7月12日、7月19日分别采访了来自德国、西班牙的三位外教,向他们咨询欧洲的垃圾分类方法、垃圾处理现状等问题。
在采访的几天前,队员们向外教们介绍了本次实践的内容,着手撰写并翻译采访稿。外教们欣然接受了实践队的采访邀请,表示将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给予大力支持。
7月12日,实践队员对来自德国的Herr Wibbing和Herr Haar两位外教进行了采访,向他们了解德国垃圾分类方法、垃圾处理现状以及中德垃圾分类差异。两位外教认真聆听了问题,并一一给予解答。他们说,在德国,每个州的垃圾分类标准都不尽相同,但在大体上分为四类——纸质垃圾(Papier)、塑料类垃圾(Plastik)、玻璃类垃圾(Glas)以及其他垃圾(Rest);在其他垃圾之下还分为特殊垃圾(Sondermüll,一般指电池等有害危险垃圾)、残余废料(Restmüll,指由于混合无法被完全分离的垃圾)、厨余生活垃圾(Lebensrest)等。他们在街道等地摆放了大箱子,用来接收旧衣物、鞋子等二手可回收物品。当队员们质疑国人是否能记住这么多种类的垃圾时,Herr Wibbing表示:“垃圾分类听起来难,实际做起来并不难,尤其是做久了,也就成为了一种习惯。”而Herr Haar认为,虽然有一点麻烦,但是一件值得的事情。
全体实践队员同德语外教合影
7月19日,实践队员对外教Daniel进行了采访,向他了解西班牙的垃圾分类情况。Daniel先是向队员们介绍了西班牙的垃圾分类制度及分类方式。在西班牙,垃圾被分成四类,分别是有机垃圾(basura orgánica)、塑料垃圾(basura plástico)、纸制品(cartón)和玻璃(vidrio),这种垃圾分类制度已经推行超过二十年。其实,在这些制度推行之初,政府曾面临不少困难,如许多居民难以区分不同种类的垃圾等。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居民逐渐适应这种分类方式,制度的实行便简单了许多。接下来,Daniel向实践队员们介绍了西班牙垃圾分类的推广方式。值得注意的是,西班牙人尤其注重对儿童垃圾分类的教育,父母与学校双管齐下的教育方式使得西班牙的孩子能在很小时就学习到垃圾分类的知识,这也是普及垃圾分类的关键一环。
西班牙外教正在接受采访
西班牙语专业的队员和西班牙外教合影
通过对外教的采访,队员们不仅拓展了眼界,也了解到不同国家垃圾分类的状况。德国和西班牙垃圾分类的推行时间早于中国,学习并借鉴两国先进的分类方式,这将有利于厦门市乃至全中国的垃圾分类问题的有效解决。
(外文学院宣传中心 图/黄悦婷、刘宇轩、王壬鹏 文/黄悦婷、黄旭雯、王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