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路上】特色产业助力精准扶贫
发布时间:2017-08-02 浏览次数:
棚中,光线昏暗。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沁爽一厦”暑期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仅仅踏入一步,浓重湿气和悠悠木香便扑鼻而来,一只只肥嫩的木耳挂在菌棒上,煞是惹人怜爱。7月28日,“沁爽一厦”实践队的队员们在河南省沁阳市开展了农业特色产业调研工作。
专门种植菌类的棚子中生长的木耳
队员们了解到,像这样专门用来种植菌类的棚子在沁阳市柏香镇南西村产业扶贫基地有将近十个。该扶贫基地是沁阳市精准扶贫的一个较为成功的项目,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联合种植大户,为贫困户免费提供场地、原材料和技术,以发展蘑菇和木耳的规模化种植,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这些柱子是干什么的?”看着一排排由链条连着、中间带凹槽的石柱,实践队队员池志猛发出了疑问。农户解释,他们在成排的凹槽处放上一根长长的棍子,使其形成巨大拱形来支撑棚子的重量。
队员们向农民了解棚子的架构和作用
当地农民向队员们介绍,蘑菇的生长期是每年九月份到来年四月份,木耳则是从每年的二月份长到八九月。不种蘑菇木耳的时候农民可以把棚子收起来,留出空间来种玉米。这样的农业设计充分调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资源,让土地产生更大的价值。
接着,实践队前往以休闲农业为主题的农家乐进行参观调研。该农庄位处山王庄镇,集农业、旅游、餐饮于一体,开辟了农业发展的新路径。
这里的梨是农庄的特色所在。“花果同期,个头大,一年到头都能结。”提到这个产品,镇长郜小波笑意盈盈。梨都是套袋种植,一是为了防虫防病,二是防止被鸟啄食。农庄采用矮化种植的办法,让梨树保持横向生长,有效抑制顶端优势,提高坐果率;同时树枝被绑在固定好的铁丝网上,这样梨树就能抗御大风等恶劣天气,减少由于树枝摆动造成的落果损失。
此外,队员们还亲眼看到了沁阳当地种植着的特色沙红桃。桃表面呈鲜红色,桃肉嫣红,肉质鲜嫩多汁,因此得名。通过河南省质检中心质检的沙红桃,已在农业科技博览会多次亮相。
沁阳当地的特色品种沙红桃
通过走访调查,队员们了解到附近的晶品农庄也在进行类似的创新。他们坚持有机种植,采用葡萄与怀姜套种的模式,利用葡萄为怀姜的生长创造天然绿荫,且设有沼气池,用的都是发酵有机肥。与众不同的是,农民坚持人工除草,斩草留根,为有益生物保留栖息环境,以虫治虫,以菌治病。园内挖有藕坑,任由青蛙、蟾蜍在此繁殖,让它们来保护作物免受虫害。
晶品农庄的小型生态圈
值得一提的是,晶品农庄创造性地将玫瑰和巨峰葡萄进行嫁接。它长出来的“巨玫瑰”,既保留了葡萄的鲜美多汁,又有玫瑰的淡淡芬芳。他们还与河南科技大学合作,自行生产葡萄酒、怀姜酱等附加值较高的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晶品农庄的“巨玫瑰”
如今,沁阳市越来越多的农民已经跻身创新的行列,真正把梦想照进了现实。通过此次实地调研,“沁爽一厦”实践队队员们深刻领悟到,农业是一门专业理论与具体实际结合度很强的学科,在进一步发展的道路上,只有将生态平衡放在首位,才能走得更远。
(外文学院宣传中心 文/吴伟欣 图/吴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