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在路上】古旧工艺 烟火情长
发布时间:2016-07-31 浏览次数:
7月24日下午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研究生“囊萤之光”暑期实践队在竹坝学校副校长吴老师的带领下走进芳都杨桃园,感受田园风情,体验手工皂制作。从园主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他们十五年前从台湾来到厦门竹坝建园,不仅将台湾的手工皂制作配方带到厦门竹坝,而且利用当地土壤的特性,因地制宜,开辟了一片杨桃园林。一进园林,其古朴俊逸的布置让我们眼前一亮,处处透露着雅致和风韵。不过由于杨桃的结果时间在10月到次年4月,所以今天我们无缘摘果,但有幸体验手工皂的制作,我们就在一片兴奋和好奇中开始了今天的主题――台湾手工皂制作。
不同于工业香料的香皂,手工皂选材天然环保,由油脂加提炼自海盐的碱再加水制作而成,整个制作过程要经过切丁、融解、添加、入模、脱模使用和包装共六个步骤。第一道工序切丁,分别将透明的成皂和乳白色成皂切丁,用于后续的加热融化。大家纷纷拿起各式刀具,在老师指导下正式开工。切好白皂丁后,进行加热融化,完全成液态之后由大家自行调色。色调既定,液态皂倒在平整的桌子上,成圆形片状,待冷却固化后即成为皂心。
接下来在解说老师们的指导下,制作玫瑰造型的皂心。听老师的讲解,我们以为这应该不难,不料由于我们手法十分笨拙,出来的形状及其僵硬和奇怪,于是求救老师,在老师的妙手之下,一个个鲜艳动人的玫瑰形状跃然手中。老师的手法十分纯熟,在不知不觉中赋予了这些“玫瑰”烟火情长,用纯天然的材质赋予香皂以全新的生命。
皂心既得,透明皂液也融化刚好,大家将透明皂液注入放置皂心的模具中,制皂工作基本完成。随后送入冰箱冷却,只等固化成型。等待间隙,园主给我们讲述了香皂的历史由来。原来早在元朝时期,聪明的中国人已经在洗涤布料时加入油和碱,让布料又白又软。而在古埃及,一位年轻厨师大意打翻了羊油,油与地上的炭灰混在一起,狼藉一片。他在清理的过程中发现地板出奇的干净。其实那片狼藉之中就包含了制皂的三个最重要的因素,油,碱和水。随后他将油与灰的混合物捏成球,分给周围厨师清洁使用,皂就这样被埃及人发现出来。
十几分钟后,手工皂固化时间到,从冰箱取出,同学们期待已久的“玫瑰”出现在大家眼前,我们喜悦地分享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大家仿佛对于出自手中的“玫瑰”感到十分不可思议,同时也让我们对园林的老师们投以钦佩的目光。如今人们习惯了快餐式的服务,一切以效率为主,不可避免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更重要的是,人们也失去了享受与自然互动的喜悦。而眼前的园林老师们,不惜在热闹都市之外的这片静谧土地,默默地用时间和功夫将古旧工艺传承下来,如同电影《百鸟朝凤》中所呼吁地那般,繁华世界变迁如此之快,不能让老祖宗所珍重的古旧工艺就这样从当代人们的视线中淡化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