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在路上】总此“三思”,宏兹九德
发布时间:2016-07-28 浏览次数:
唐朝大臣刘贞亮在《茶十德》中提到:“茶有十德;人,九德已矣。”九德茶场,取其至臻工艺之寓意而命名。人如其茶,茶场执行董事长杨咏安在发展生态茶业方面也坚持追求完美。
90后“台二代”杨咏安,不仅是九德茶场的执行董事长,还是福建农林大学金门校友会副会长。在台湾高职毕业后,他随父亲来到中国大陆,先后到福建漳州的天福茶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学习茶叶相关课程。理论知识储备完善后,接触茶叶才两年的他就已全面接手父亲的茶场,还成为了大陆的国家级“高级评茶员”,这在同龄中极为少见。在与实践队员们的交谈中,杨咏安举手投足间已显露出茶场掌门人的风范。
一思博识――“多读一读书没什么不好”
作为新型职业农民,杨咏安深谙茶叶种植之道。茶叶种植涉及众多领域的知识,为了做好热爱的事业,杨咏安多方狩猎养殖专业、微生物学、气候学、国际贸易等领域。喜欢阅读的他丝毫没有刻板书生气,反而幽默风趣,侃侃而谈;同时也虚怀若谷、低调沉稳。“如果不是接受了茶叶方面的教育,我根本不敢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接班。”尽管如此,他还经常向农场里的师傅请教种茶、制茶、品茶的技巧。
在长达两个小时的座谈中,杨咏安和实践队员们从茶叶品种培育的科研试验谈到销售理念;从政府对台农创业的支持政策谈到产业转型中茶场面临的挑战。掌管茶场的几年中,杨咏安从未停止对新品种的研发,曾数次与中国茶叶研究所进行交流。
二思专注――“在产业环节做好自己的事情”
作为产业上游,九德专注于生产环节,对每一道制茶工序都精益求精。“种茶才是我们茶农的根本。”杨咏安说道,精细复杂的制茶工序要求茶农要有一颗一丝不苟、脚踏实地的匠人之心。
茶场建立十多年来,九德遵循自然,坚持“生态养茶,不用化学农药”的种植理念始终如一。谈起自家的“生态种茶法”,杨咏安顿时滔滔不绝:“有开发,就有破坏。为了保护生态多元性,我们会在茶园套种樱花、红豆杉等植物。”通过立体茶园来保护茶园生态和减少病虫害是九德的独家秘诀。杨咏安说为了避免造成生态垄断,他目前也在考虑发展循环农业,将割除的杂草用于养殖业等相关产业。
其实早在创立之初,九德农场就成为永福唯一获得国家有机茶认证的茶企。谈及自家特制的加玛养生茶,杨咏安十分自豪:“有机认证很难审,很少有人规规矩矩地去办。像我们这样实实在在地做品质的厂家实在不多了。”
看到大家对不使用化学农药的做法十分好奇,杨咏安坦言:“化学应用于农业也就是五、六十年的事情,但茶叶生产是几千年的农业传承。老祖宗秉持的原生态种植方式,是我们坚持不懈的追求。”
三思静心――“做茶需心静”
谈及创业之初,杨咏安说刚开发茶园时风险很大,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都要投入大量资本,稍有差池,便损失巨大。他也坦然承认“实体产业会比较累”,但从没想过放弃。从最初自己选择学习农业,到接管茶场,杨咏安认为只有真正热爱一项事业,才能做到不顾艰难险阻,义无反顾。“农业比较符合我的个性。我不喜欢快节奏的工作。”喜欢慢节奏的田园生活,崇尚道法自然、无为而为的理念,是这位年轻接班人诗意的一面。
对于制茶过程是否可以实现完全机械化,杨咏安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茶业高密集制作,人工很重要。很多工序机器没法取代。如果茶业完全机械化,就失去茶的本质了。”经营茶场的同时,他还积极准备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被问及日后毕业是否还会回来管理茶场,杨咏安一脸坚定地回答道“当然啊,这是我的茶场嘛。”
古语有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说的就是品质的坚守和德行的修养。在杨咏安身上,我们看到了他脚踏实地的品质,对茶园原生态管理模式的坚持以及有机茶叶种植技术和理念的不懈创新。
杨咏安向实践队员介绍公司概况
杨咏安带领实践队员参观茶场机器设备
实践队员对杨咏安进行深度访谈
参观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