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学院徐一楠同学在厦门大学2017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发布时间:2017-09-18 浏览次数:
大家上午好!
我是外文学院2017级英语专业的徐一楠,来自江苏南京。非常荣幸能作为2017级的新生代表在这里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刚入学的同学们,以及我们的家长,对学校的领导、老师、学长学姐、后勤的叔叔阿姨表达由衷的感谢!是你们让游子在这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谢谢!也向“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教官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犹记幼时母亲带着我来厦门旅游,当时就想着一定要参观厦大——这所东南沿海的最高学府。可惜因为不认识路,我们辗转徘徊,最终是只到了与厦大一墙之隔的白城沙滩,姑且体会了一场嬉沙逐浪之趣。幸好,如今,我终于找对了路,如愿走进了厦大之门。
此刻,我们是自豪的。虽然已同繁忙的高中生活告别,然而一路走来,我们深深地知道,唯有梦想和坚持才铸就了今天的相聚;我们也是快乐的,厦大一流的教学质量、开放的学习氛围以及优美的校园环境正是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我们学习动力的源泉;在这快乐中,还夹杂着一丝小小的紧张。七月,珍贵的一纸红色信笺,恰如和煦舒爽的南风,抚慰了我们焦虑的心情,也让我们对自主独立的大学生活,产生了无尽的希冀与畅想。翻开录取通知书,印入眼帘的就是厦大银钩铁划的八字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今天,我想借它们,来表达我对未来大学生活的展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校主陈嘉庚先生在创校之初提出的这雄健浩然的四个字,激励了一代代厦大人奋发向上、勇往直前。“自强不息”更是象征着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气节,鞭策我们不断砥砺前行。面对学习困难,自强不息是通往知识宝库的钥匙;面对人生迷惘,自强不息是斩断杂念的利剑。它将成为我们每个厦大人的精神基因,鞭策我们不断砥砺前行,为实现人生价值而不懈奋斗。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如同一盏明灯,为莘莘学子照亮前路,激励我们抵达科学真理和人格精神的最高境界。在我眼中,到厦大求学的过程,也是自身达到“至善”的过程。
所谓至善,就是要有“守正开新、尽臻尽美”的治学态度。要做到这点,就离不开科学严谨的学术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最重要的就是不断探索真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我们应当勤于学习,拓展知识领域,夯实专业技能;我们应当勤于思考,锻炼批判思维,勇攀学术高峰;我们应当勤于实践,让知识落地,开辟崭新的道路。愿我们能够始终如一,用踏实的态度去追寻科学,用切实的行动去践行真理。
所谓至善,就是要有“兼容并包、和而不同”的广阔胸怀。大学是一个风云际会的天地,是缘分和共同的理想让我们相聚在一起。不论是心系人文艺,还是志在理工医,我们都应该充分利用厦大这个广阔的平台,实现不同背景环境下的交流与互补。但虚怀若谷不等同于一味接受,我们也培养自己慎思明辨的能力,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敢于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博闻强识、欣赏多样的,是自由浪漫的白城浪子;刚正不阿、心系天下的,是磊落坦荡的南强学士。鼓浪听涛,凭海临风,作为厦大学子,我们理应海纳百川,兼收并蓄,胸怀天下,立己达人。
所谓至善,就是要有“深明义理、济世以善”的道德修养。永远怀揣着一颗平等博爱的心灵向他人传递善与爱的力量是每一个大学生应尽的社会责任。“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志愿服务、公益募捐、扶贫支教,身为大学生的我们能为他人、为社会做的其实还有很多。我由衷地与大家共勉,将善心与爱心作为自己的心灵底色,真正去践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鹭江深且长,致吾知与无央,充吾爱与无疆”。何其可幸,2021年,我们毕业的那年,正是母校的百年华诞,我们有幸见证厦大实现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并昂首大步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凤凰木葳蕤,芙蓉湖荡漾,蓝天开阔,海风清朗……我们在厦大的四年时光,就这样开始了。愿与诸君共勉,以学术之精深,自强不息努力拼搏,处事以世界眼光,而不忘家国情怀,成个人之善、母校之善、社会之善、国家之善,乃至世界之善。
最后,祝各位同学学业有成,老师们身体健康,厦门大学的明天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