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和创造中充实,在忙碌与汗水中收获


发布时间:2017-01-05      浏览次数:

周晓牧,女,汉族,19886月生,中共党员。20138月留校工作,现为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辅导员、助教。作为一名党员,又是学生工作者,在她看来,这份工作是庄重神圣的,也是有趣温馨的。工作三年来,周晓牧一直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好广大学子值得信赖的引路者与贴心人。


真情凝聚组织力量,身体力行做好榜样

20138月入职时,周晓牧担任了2011级本科生辅导员。为了尽快了解这些学生,周晓牧频繁深入学生宿舍、约谈学业困难和经济困难学生,了解每一位同学的性格特点与学习生活情况。同时,她还和学生党员干部建立起亲密的“战友”关系,鼓励他们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0145月,2011级英语一班杨梦夏在老家被确诊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周晓牧第一时间将梦夏所在班级的学生干部召集起来,迅速商讨制定为梦夏线上、线下募捐的相关事宜。2014年上半年,周晓牧带着学生们连续两个月顶着盛夏炙热的日晒和猝不及防的雷雨,奔走校园各个募捐点,并首次尝试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扩大募捐行动的影响力。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募集到共计50余万元,悉数转给了在北京治疗的杨梦夏,确保了治疗的顺利进行。

20158月,周晓牧迎来了朝气蓬勃的2015级学子。这又是和一个全新的挑战。一年来,为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建立阳光积极的价值观,她有了许多的“第一次”探索。这是她跟学生谈话最频繁的一学年,下宿舍最频繁的一学年,去医院陪同看望学生最频繁的一学年,也是为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操心最多的一年……一年的相处令周晓牧和学生建立起亲密的师生关系。周晓牧的教育与工作理念是:希望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热爱学习、关爱他人、爱岗敬业、保持健康,这些是周晓牧对学生最真挚的期待。因此,学生们常常见到和他们一起分享课题内容、探讨大创项目的周老师,见到在宿舍跟同学们聊天交流到深夜的周老师,见到在学院加班到很晚的周老师,见到在上弦场挥汗如雨的周老师……周晓牧认为,党员就是要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她相信润物细无声的力量。

贯彻“互联网+”理念,打造服务型学生组织

2013年至今,周晓牧先后担任外文学院本科生团总支学生会和宣传中心的指导老师,分管学院宣传工作和社会实践工作。在学院党委的指导下,周晓牧和学院学工组的同事共同提出了“‘互联网+’服务型学生团学组织”理念。她引导学生干部深度挖掘学生工作的内涵与意义,同时加大力度打造强有力的学生宣传团队,在学院党委支持下成立学院宣传中心,建立学院官方“两微”平台,运用“互联网+”宣传模式积极发声2015-2016学年,学院官网发表新闻报道近800篇次,官方微信推送近600篇次;各大校级媒体报道学院新闻130余篇次;此外,教育部网站、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等校外媒体报道学院新闻近60篇次。媒体宣传报道内容涵盖学院教学育人先进做法、校园活动精彩瞬间、优秀师生事迹介绍等,向社会各界展示了外文师生积极向上的良好风貌,也体现出一位有思想、能执行的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寓学习于实践,与学生共成长

身为党员,应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身为辅导员,“群众”就是她的学生。课余时间,周晓牧总爱约学生在学院四楼温馨的谈心室探讨各式各样的问题,并耐心为他们指引方向。她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术科研竞赛。20155月,她指导学生参加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并荣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这是厦大学子在该赛事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晓牧鼓励学生都参与其中。除了指导学院社会实践组织工作,她本人也连续三年赴实践前线,带领实践队感受基层,激发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及爱国主义情操,所指导的“凤凰花志愿服务团”、“英言厦语”社会实践队先后荣获省“优秀团队”称号,她连续三年获校“优秀带队老师”称号。

在教育、指导学生的同时,周晓牧通过参加专家讲座、阅读专业书籍与文献、观看微课等形式不断进行自我充电。2015年下半年起,周晓牧担任厦门大学第六期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实践指导老师,每一次的理论学习她都会和同学们一起参加,课后还和学生进行专题讨论。2016年初,她主持申报厦门大学学生工作研究课题《“融媒体”视角下高校网络文明建设路径探索与创新研究》,论文《美国高校新生教育体系建构及其启示——以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为例》也已在相关学术刊物上发表。参与相关课题研究工作促使她不断充实自我、完善工作方式,也鞭策她在做好日常事务性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研究。


在探索和创造中充实,在忙碌与汗水中收获——这是周晓牧三年来工作的最好写照。三年来,她遇到了让她欢喜让她忧的可爱学生,遇到了一路以来给予她诸多鼓励与帮助的领导同事,也遇到了职业成长道路上更好的自己。未来,她立志将继续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以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努力工作,潜心育人,争做学生们前行路上为他们照亮前方的明灯。